查看原文
其他

《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》揭示国企重组新趋势

首席集团咨询专家 华彩国资透视 2022-08-05


引言

国资委研究中心于2018年4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中发布的《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》指出,2018年,未来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将呈现出新的特点,将加强研究并积极推进强弱周期行业均衡配置式的战略性重组;2018年将稳步推进装备制造、煤炭、电力、通信、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,加强对重要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,生态环境保护、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组并购。



一、国企重组阻力

 

1、国企改革落后十大方面

 

国企经过多年的发展,为我国经济发展、国家战略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,但我们不得不承认,国企存在诸多落后的方面,而本次国资国企改革,就是要改革国企落后的方面,才能解决混改重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国企的落后,突出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:

 

第一,体制机制的问题,就用混合所有制改革,那就是机制创新。

 

第二,国资委自身也改革,国企自身也改革。国企与国资委的关系如何。现在已经在路上。

 

第三,国有企业的社会角色,引入国企分类,改变以前那种多种角色挣扎的局面。分类考核、分类定筹、分类选人。有分类比以前好多了。未来很多企业是干一部分社会型工作,再做市场型运作,总之就是为市场负责,只不过消费者有两种,一种是普通消费者一种是政府。

 

第四,国有企业治理。公司治理问题之所以过去治理不了,是因为董事会也为经营负责,经营办公会也为经营负责,唯独没有人为出资人负责,董事会都不是站在出资人立场上的。现在一方面党委在公司治理中占法定地位,一方面明确出资人、出资人授权,董事会进行绩效考核,问题得到较好解决。

 

第五,企业家问题,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由政府任命到市场化用人,职业经理人选聘等,问题也能得到较好解决。

 

第六,激励问题,国家正在用各种制度落实激励,尽管这是长期话题。

 

第七,国有企业活力问题。

 

第八,国有企业决策与追责,过去是“三拍”,拍脑袋决策、拍胸脯表决心、拍屁股走人。但现在我们有决策和追责机制,会好很多。

 

第九,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,过去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,三个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,现代化企业制度无法建立,现在我们已经有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。

 

第十,国企改革过程中的省级监督体系的建立,过去自己监督自己,现在加强了党外监督,另外纪检监察的强化等。

 

2、国企重组落实难题缘由

 

而关于国企重组,涉及利益广泛,部分企业存在不愿意被重组的情况,以及重组之后是否失去管理权与决策权,是否会造成一部分下岗潮,这些问题都萦绕在人民的头上,国企重组开展步伐并不是一帆风顺,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:

 

第一,国企资产比较劣质,为了更好的为政府融资,政府注入了很多非经营性、低效资产,无法有效运作,资产不实,经营能力和空间不足,重组难题。

第二,企业社会包袱重,退休人员社会责任等。

第三,常年经营不善、资产设备技术连续投资已落后于市场,国有企业多年不投资,差距大。

第四,人员流失。

第五,品牌老化。

第六,营销体系弱化。

第七,激励乏力。

第八,市场与客户管理体系落后。

第九,改革力度和危机意识不强。

第十,行动力不足。

 

二、国企重组落实内在逻辑

 

目前中央层面有三类重组:龙头重组、纵向重组、横向同组。龙头重组以龙头企业为核心,联谊,同心多元化,相对大类型向小类型有差异企业重组;纵向重组就是全链条上重组,横向重组是合并同类项。地方除了以上三个,还有斜向重组,虽然不在同一产业门类里,但经济上有关联性;或强弱重组,强者兼并重组较弱者。

 

依据重组逻辑,国企重组工作的落实,我们认为:

 

第一,必须把维稳与做强做优做大进行有效平衡和协调。

 

第二,围绕破产一批拯救一批强化一批创新一批的原则,而非全救。

 

第三,重组要以区域战略服务,不要重组出一个非市场化、与民企争利、没有创新引领能力,不能优化当地产业结构的企业。

 

第四,重组要有清晰逻辑与战略,尽可能不影响不打乱区域经济一盘棋。

 

最后,重组要特别注重,除了按经济规律、按产业逻辑办事,还应按照人才逻辑办事,围绕着核心创新型、富有整合余力的企业家所在企业的重组工作。

 

三、国企重组方式与原则

 

1、国改重组方式

 

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“一带一路”、“高质量发展”、 “高端装备走出去”战略导向下,新一轮的国企重组目的与以往有明显的不同。一方面,本次国企重组与清理退出紧密结合在一起,而不是简单的重组做大,长期亏损和资不抵债的低效无效企业要在重组中逐步退出;另一方面本次国企重组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,在产能过剩的领域,要通过战略重组化解过剩产能,尤其是在钢铁煤炭等领域,尤其要发挥国企重组消化过剩产能功能;最为重要的是,“一带一路”、“高质量发展”和“高端装备走出去”战略亦是本次国企重组的重要推手,重点通过重组,提高国企在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创造力,如航空航天、核电、高铁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智能电网等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,助力高质量发展的落实。

 

基于以上战略目标,国企重组在央企和地方国企层面都在有序推进。从央企层面来看,已实施的重组分为三种方式:龙头重组、纵向重组和横向重组。从地方层面来看,除了以上三种,还有倾斜重组、强弱重组等重组方式。

 

(1)央企层面

 

中粮收编中纺,是典型的龙头重组,即以龙头企业为核心,实现联谊和同心多元化,相对大类型向小类型有差异的企业进行重组。中粮、中纺和中储粮作为我国三大粮食央企,都承担着国家主要的粮食收储任务,但三家主营业务却各有侧重,中储粮偏重于政策性粮油的收储;中纺则是在粮油市场化经营、贸易和加工环节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,其大豆压榨能力目前位居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前三位;相对而言,中粮通过前些年的资本运作和兼并收购,是三家粮食央企中绝对的老大哥。2016年,经报国务院批准,中国中纺集团公司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,成为其全资子企业,中国中纺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。经过本次重组,中粮成为“粮油航母”,强化了主业,离整体上市更近了一步。

 

中远洋和中国海运的战略重组,则是属于纵向重组,即全链条重组,实现产业链条协同。两家航运央企的重组将首先围绕集装箱运输、船舶租赁、油运业务、散运业务、金融业务等板块开展,暂不涉及其他业务领域,即集团层面和“中远航运”、“中远国际”、“中远投资”以及“中海科技”四家上市公司暂不参与重组。经重组后,在集装箱运输及租赁领域,中远全面经营集装运输中海集运转型金融租赁;在干散货运输领域,中远统一接管干散货船队 中海退出干散货运输;在码头业务中,中远或将跻身世界第二大码头运营商 中海退出码头经营。

 

而宝钢武钢、南车北车的重组则属于横向重组,即专业化重组、合并同类项。不同的是,宝钢武钢的重组是出于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考虑,而南车北车的重组,则是为了通过重组实现两家企业的优势互补,提高央企在高铁领域的竞争力,配合国家实施“一带一路”战略。

 

(2)地方层面

 

在地方层面,湖北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的重组方式属于倾向重组,即将经济上相关的企业加以组合,实现协同。而江西引入北汽战略重组昌河则属于强弱重组,即强的带一个弱的。2013年,北汽集团以8000万人民币的价格购得江西昌河70%的股份。按照规划,北汽将分两个阶段共计投入270亿元人民币,继续扩大昌河汽车的产业规模,并建设合资新基地和自主品牌战略基地,使昌河达到产销整车100万辆、实现全产业链1000亿元的营业收入,进入“百万千亿”企业级别。北汽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注入,帮助昌河走出困境。同时,北汽通过此次并购,完善了自身生产基地布局,产销规模将进一步扩大,为跻身汽车产业第一阵营奠定了基础。

 

2、国企重组落实原则

 

第一,必须有效平衡和协调维稳与做强做优做大,应在有效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稳定、人员稳定、社会稳定的基础之上谈重组,不能一味强行重组。

 

第二,围绕破产一批拯救一批强化一批创新一批的原则,而非全救。对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、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、主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的央企,要巩固加强,要保证国有资本投入,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,支持非国有资本参股。搭建重组平台、科技创新平台和国际化经营平台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,实现创新一批。通过大力化解过剩产能、清理处置长期亏损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、退出不具有发展优势的非主业、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措施,实现破产一批拯救一批。

 

第三,重组要以区域战略服务,要以实现跨区域发展战略、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、加强区域控制力为出发点,通过重组促进区域发展。

 

第四,重组要有清晰逻辑与战略,要想清重组目的、选对重组对象、慎择重组方式,在服务区域战略的基础上,选择合适的对象方式和时机,尽可能不影响不打乱区域经济一盘棋。

 

最后,重组要特别注重,除了按经济规律、按产业逻辑办事,还应按照人才逻辑办事,围绕着核心创新型、富有整合余力的企业家所在企业的重组工作。

 

四、国企重组趋势


据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中发布的《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》指出,“在国有企业突出主业、做强主业的基础下,我们预测未来国有经济战略重组将呈现出新的特点,加强研究并积极推进强弱周期行业均衡配置式的战略性重组。”卢永真表示,国际经验表明,特大型跨国公司在产业分布上往往将资产既布局在强周期行业,以期在经济高景气度下获得良好利润,同时也布局在弱周期行业。我国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更是投资在多个产业,为了避免企业盈利的大幅波动,增强抗风险能力应该及早考虑强弱周期的均衡布局。

 

报告指出,在央企重组方面,2018年将呈现四个“更加”趋势。


一是更加聚焦提升竞争力,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。按照“成熟一户、推进一户”原则,稳步推进装备制造、煤炭、电力、通信、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。


二是更加注重重组质量效果,加快推进内部资源重组。中央企业将以重组整合为契机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和机制创新,加快形成业务、人员、技术、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全面融合,真正达到“1+1>2”的积极效果。从地方国有企业看,未来一年内,各地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,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,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,特别是一些同类型业务公司,资源整合将全面展开,甚至可能出现按照“一个业务板块,一家集团公司”,或是按照“一个产业,一家集团公司”进行重新整合的情况。


三是更加发挥产业协同作用,稳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。


四是更加关注产业发展方向,积极推进新业态新领域重组并购。未来一年,中央企业将加强对重要性前瞻性战略性产业,生态环境保护、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组并购。

(来源:《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》) 


点击图片获取最新课程信息~


【精彩阅读】  点击获取更多精彩内容~



精彩阅读推荐


1、军民融合与千年大计的超循环结构

2、博鳌开放精神照耀下的国资国企改革 ——新一轮开放架构下的改革及二十个焦点问题的提出

3、千年大计之大西南命运共同体 ——川渝滇黔桂藏湘需尽快一体化整合

4、党建六论

5、新时代党建深化,你必须要关注的六件大事

6、重组世界的新方案---中国新政治经济学的探索

7、从刘家义书记自揭其短促山东改革说高质量发展

8、白万纲:到底什么才是高质量发展(一)

9、白万纲:到底什么才是高质量发展(二)

10、白万纲:到底什么才是高质量发展(三)

11、历史的选择 人民的重托

12、【完整版】金控携手产融结合,再现“波粒二象性”

13、国企追求产融结合之不能说的秘密

14、【完整版】全新解读国资国企改革2.0版发展指引

15、【完整版】十九大背景下国资国企深度改革——十大关键词

16、国资委管资本的逻辑到底是什么?

17、【最新版】各省的国资国企改革逻辑到底是什么

18、地市国资国企改革的逻辑到底是什么?

19、地市国资改革路在何方?

20、长三角深度一体化将走向何方?

21、如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一流企业

22、十九大背景下如何重新评价国有企业及其管理者


更多精彩内容,敬请欢迎关注华彩咨询公众号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